內容目錄
作者介紹
《最高學以致用法》一書於2020年3月出版,上市後不久就席捲日本和台灣暢銷排行榜。
作者樺澤紫苑是一位精神科醫師,經由長年的研究、運用科學的方式,開發出一系列能讓人發揮最大潛力的方法,也就是培養「輸出」的能力。
透過這一系列的「輸出」方法,作者的產量高得驚人。他能夠每日更新電子報、FB粉絲專頁、YouTube,每月舉辦兩場以上的講座、每年出版2-3本書。而且這些更新都持續了5-10年左右!
「輸出」的概念及重要性
輸入和輸出的黃金比例是3:7(時間比例)
兩週內輸出三次的情報,大腦會自動轉為長期記憶。
沒有輸出,輸入一點意義也沒有。為了做到輸出,減少輸入時間也無妨。輸入多少內容,就要確實輸出多少內容。
輸出的幾種方式

說
在讀完一本書後,將書闔起來。如果能在五分鐘內充分講述書中的內容,就代表已經完全理解。
正面語言必須要是負面語言的三倍以上,甚至到達5:1或6:1
說人壞話時,會增加壓力,並且強化負面的記憶和情緒,讓人生停滯不前。
寫
手寫的效果遠大於打字,並且容易產生新的想法和創意。
背單字的時候,一邊將單字寫出來並跟著念,背的速度會比單純只是看著單字快上許多。
在看書時,一定要邊看邊紀錄想法。
教學
教學是所有輸出方法中效果最佳的方式。透過教學,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的理解程度,並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。
別因為自認懂得不多,就放棄教導他人的機會。而是應該積極地把握,和學生互相成長。
(延伸閱讀: 知識變現的年代,該如何開始在網路上開課)

書中總共囊括了80種「輸出」的方法,在這邊就不一一列舉。
書的編排方式相當簡潔有條理,每一項方法都用2-4頁的篇幅敘述「理由+運用方式」。作者用字簡單明瞭,適時搭配插圖和表格,讓讀者能輕易吸收且記憶深刻。筆者認為此書非常值得購買,並且可以按照作者的方法,一步步開始練習。

結論與心得
作者在書的前言裡說道:「我每個月的閱讀量,平均都有二十本以上,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了。不過有一天,我突然覺得,不管看再多書,自己仍然毫無成長。」
看到這段話的當下,我真是像忽然被雷打到一般,想著:「天阿!這不也是我的狀況嗎!」(XD)雖然筆者的閱讀量不像作者那樣龐大,卻也算是個愛看書且常看書的人。然而,就如同遺忘曲線所描述的那樣,常常在看完某本書的一週或一個月後,就忘掉了大部份的內容,只記得其中的一、兩個關鍵性重點。除非再找時間重讀那本書,並好好記錄下來,否則書中80%以上的知識,就會這樣從此被塵封在櫃子裡,實在非常可惜。而去上課或是參加講座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正如同作者所述,光是輸入只能改變大腦,而透過輸出,才能開始行動、改變真實世界。不僅能和他人分享好的知識情報,也能提升自我。
另外,作者也在書中的最後提到:
在今天以「情報」為貨幣的「數位資訊化社會」當中,是要當個「情報接受者」、還是成為「情報發送者」,決定你的輸贏。因為情報接受得愈多,花費愈高。相反的,不斷發送情報,收入會隨之增加。
這段話可以說是自媒體時代的最佳註解。隨著訊息傳遞越來越容易,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,都能透過知識變現。而傳統教育機構和專家學者的地位也正急速下降。反之,對於學習者而言,如何在茫茫的網路海中獲得最正確且有用的資訊,並且快速學習、將知識內化,進而成為訊息的傳播者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(延伸閱讀:如何選擇線上課程?購買前的三點建議)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幫助,或是你也看過本書,都歡迎在下方留言,一起交流!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