妳對於女生應該要有的樣子,都是從哪裡學習而來的呢?
大部份人應該是從母親、師長,再大一點後從媒體、社會常規中學習如何當好一個女生。
但是我們好像很少思考,什麼樣的女生是我想成為的樣子?
很多人都知道我應該要做自己,但是不瞭解現在的自己是什麼樣子,也不清楚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。這樣的話,要怎麼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呢?
我們都知道自己不該一味地照著社會常規走,不應該再接受三從四德的舊觀念。卻反而被現代「剩女」、「女強人」等新名詞困住了。到了某個年紀還沒結婚,就害怕被說沒人要。對自己的事業擁有龐大的野心,就擔心被說太強勢。到頭來,我們是不是又陷入另一個社會規範而不自知?

在我看來,不快樂或不能做自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:
-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。知道自己不想要遵循社會刻板印象,但也沒有靜下心來想過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所以卡在原地,動彈不得。過一天算一天。
- 恐懼。害怕踏出去後,他人的目光。即使只是做一點點的改變,也擔心這個、擔心那個。所以停在原地。所以怪罪環境說「都是周遭的人、都是社會害我不能如何如何」
關於第一個難題,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:找到自己的參考對象。
現代網路這麼發達,別再只是拿妳的媽媽、阿姨、女生朋友當參考對象了。(當然如果妳認為妳周遭的女性都是妳的完美模範,那另當別論。如果是這樣,妳現在應該也不會迷惘了。)所以盡量多去參加活動認識不一樣的人、看看網路上的KOL、某堂課的講師、某本書的作者,都可以成為妳的參考,以及效仿對象。

過去的我對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女生,也沒有太多想法。總覺得自己還不錯,但也不夠好。直到透過《百吻巴黎》這本書認識了楊雅晴這個女生。
她的文字和行動深深地吸引了我。在《親愛的女生》裡,她用親身經歷和讀者講述如何擁有自信、如何活出自己的美好。第一部主要談自我成長,第二部《親愛的女生2》主要談關係。
雅晴是我的模範,甚至可以說她是除了我母親以外,影響我最多的觀念與看法的女性。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,所以妳可以不只有一個參考對象,例如妳想要有甲的A特質、乙的B特質。逐漸描繪出理想中的自己的樣貌。
在這邊摘錄一段我很有感觸的句子:
舊時代的女人她們靠贏過男人來獲得成功…然而現在不再是那樣了,少女沒有要比男人強,少女迷戀男人甚至迷戀任何人,包括自己。…少女的眼睛一眨,世界瞬間被粉紅泡泡包圍,這就是創造天堂的能力,而且不必透過戰鬥。我們好不容易從體力走到腦力,然後來到心力。女人的強大,不再靠血淚與犧牲換取,也無須壓制與競爭,而在於「可愛」…而就是這個樣小孩一般的階段,最純真卻最有力量。
節錄自《親愛的女生》,〈少女力〉
楊雅晴的TED演講:親愛的女生,你們要拿回自己的身體、情慾和權利
楊雅晴的個人網站:http://www.yachingyang.com/
楊雅晴的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kissparis/
歡迎在下方分享你的心得,一起交流:)